公司地址:襄陽市襄城區(qū)勝利街176號
“蘭臺”,起源中國古代,漢代宮內的檔案庫房,用以收藏地圖、戶籍等檔案及圖書,由御史中丞掌之。
蘭臺稱呼據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回顧黨的檔案工作發(fā)展史,是光輝燦爛的歷史沉淀,是動蕩年代里的一束曙光,讓那時的青年看到了希望。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任命李達同志負責保管黨的秘密文件,至此黨的檔案工作拉開的序幕,李達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位檔案工作者。1926年7月 黨的四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設秘書處,后來逐漸發(fā)展為 中央文庫,從而形成了我黨第一個檔案工作機構,實現了我黨中央機關文件的集中管理。
從黨中央到我們身邊,都有著從事檔案工作的蘭臺人,劉少奇說過:“都是為人民服務,沒有大小之分。”檔案工作是一個簡單且繁瑣的工作,將各種資料分門別類的歸檔,保存,有些資料甚至需要保存百年之久。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調整大學里也開創(chuàng)了檔案管理專業(yè),目的也是為了將檔案管理工作延續(xù)下去,從我們讀小學開始檔案就注定要陪伴我們的一生。很多人只知道檔案是由學校、政府、單位的專人負責保管,卻不知道檔案對自己的意義有多么重大,一旦檔案在流轉過程中被人惡意打開,檔案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就會遭到破壞,單位有權拒絕接收,對個人參加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參與檔案管理工作的人不僅要記憶力好,還要心細,因為檔案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資料。
很榮幸,在我們的身邊有著這樣一群認真負責的檔案管理工作者,他們不僅每天要統(tǒng)計、分類檔案,還要對陳年檔案進行維保工作。在海南陵水縣桃源安居房項目部就有這樣一位從事過檔案管理工作的人,他叫張卓然,是一位美國留學歸來的高層次人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讀書的時候每個月都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圖書館檔案管理工作,在上萬份檔案中找到需要更正的那份,將學生的處分/獎勵記錄其中再用專門的封條進行密封處理,這期間不能寫錯任何一個字,密封時需要沿著密封線一點一點的粘貼。對于一些學校里的陳年檔案需要定期找到并進行保養(yǎng),晾曬,避免因潮濕、高溫導致的檔案袋封皮破裂、發(fā)霉。為此張卓然每天都要在圖書館里待上四五個小時來完成這項工作。好在天道酬勤,他在美國的四年都順利的完成了這項工作,并獲得了學校頒發(fā)的優(yōu)秀圖書館管理員證書。每當談起那段時光,張卓然總是津津樂道,說那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偌大的圖書館里就他一個人,他享受這段時光,因為沒人去打擾他,跟嘈雜的美國大學課堂不同,他喜歡靜靜的待在圖書館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他說如果時光能倒流,他愿意回到那令人難忘的大學時光,因為在那里洋溢著青春的美好,生活的朝氣,在大學的每一天永遠是陽光燦爛,積極樂觀的面對每一項挑戰(zhàn)。“檔案管理工作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好在那時候的我記憶力超群,見過一面的檔案能準確的定位到書架號,那是值得我一輩子夸耀的成就。”在來到桃源安居房項目部后,張卓然接起了合同專員的工作,每天關于合同的瑣事很多,他卻總能不緊不慢,有條不紊的完成,這都得益于他大學四年的檔案管理工作,使他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合同專員。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大概就是對蘭臺人最好的描述,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就會熟練,繁瑣的事情按步做就不會出錯。蘭臺人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依舊堅守著慢崗位,不是因為他們處事不精,而是檔案管理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工作性質,讓他們不得不慢下來,靜下心一點一滴的去完成。